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实习报告 -> 入党入团 -> 和谐社会 -> 范文内容

最新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范文

范文作者:本站    范文来源:本站整理    范文栏目:和谐社会    收藏本页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王建生)
导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政府主导的、适应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全社会共同参与,旨在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公益性社会事业,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自身发展规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形成全体公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从事的工作与之密切相关,自己愿与大家一道,努力学习和实践。下面,与大家共同研讨三个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是向各位老师、同学们汇报一点自己的学习体会,以共勉。关键词:法制宣传教育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法制宣传教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多方面服务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发挥着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观念、引导法治行为的重要作用,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个方面的总要求提供良好服务。民主法治要求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民主法治建设的主体是全体公民,民主法治的完善运行要求全体公民有良好的法律素质。据统计,从“一五”普法到“五五”普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近500部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制定了近1000部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8000多部地方性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要得到切实的贯彻落实,有赖于在全社会普及法律常识,在这方面,法制宣传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平正义要求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平正义的逐步实现,最终要靠完善的法治来保障。法制宣传教育在弘扬法治精神的同时,也在培养公民崇尚法治、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观。诚信友爱要求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相互帮助、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当然属于社会主义道德的范畴,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道德建设为法治建设提供引领条件,法治建设为道德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因此,“五五”普法规划明确要求:法制宣传教育要和道德教育相结合,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过程中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充满活力要求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活力,有赖于社会成员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建立完备的法治,以保障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法制宣传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宣传保障创造成果的法律、法规,在全社会营造依法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安定有序要求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章”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法制宣传教育就是要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使公民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遵守法律设立的义务,履行法律规定的责任,从而自觉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保持良好的自然环境,使自然提供的环境和资源能够支撑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方式。法制宣传教育要通过大力宣传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法制宣传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因此,实施法制宣传教育必须创新思维,紧跟时代脉动,适应更新更高的要求。当前要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要更加注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比如,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具体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关部门执法不公、司法不公。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对公务人员,特别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加强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教育,更加注重引导公务人员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必依法、违法必受罚的依法行政观念。另一方面,要对群众开展“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的专项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宣传人民调解、上访条例、诉讼程序、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依法、合理、有序地表达自身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自觉维护社会秩序,从而使群体性事件得到有效预防和化解。(二)要更加注重普及社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更加重视宣传社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强化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促进推行政务公开、电子政务;促进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以往的法制宣传教育中,社区和乡村是较为薄弱的环节。“五五”规划把农民作为重点对象,把法律“进社区、进乡村”列入法律“六进活动”之中。我们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做好法律进社区进乡村工作,促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城乡居民依法自治,不断促进社会基础管理水平的提高。发展门类齐全、行为规范、功能健全的各类社会组织,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需要加强的重要领域。要按照“五五”规划关于法律进单位的要求,重点宣传社会组织发起、登记、自律、监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律性和诚信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三)要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关注民生问题,保护困难群体的基本权益,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任务。法制宣传教育要突出宣传《宪法》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容,促进人人平等基本人权观的形成,促进政府、社会、公民强化保障困难群体合法权益的责任和义务的意识;加强社会保障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促进最低生活保障、养老、失业、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维护贫困人员、老人、下岗失业人员、重大疾病患者的权益;加强妇女儿童、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促进男女平等、儿童优先、关爱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劳动者权益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特别注重保护农民工权益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农民工在工资、工伤救济、劳动保护、生活福利等方面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加强对困难群体的法律援助,加强司法帮助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保障困难群众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能及时、便捷、免费得到法律救济。(四)要更加注重宣传保护物权和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要大力宣传知识产权制度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公众逐步树立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观念,促进知识产权制度尽快在我国建立健全;大力宣传知识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知识产权就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侵犯知识产权就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就是侵犯公共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为我国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并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打牢法治观念基础;注重宣传知识产权本质上属于私权利的性质,促进权益人自觉依靠专业服务将知识产权从发明、创造、创作的自然状态转化为商标、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法律成果状态,并且鼓励权益人在权益受到侵犯时主动通过民商事法律诉讼,非诉讼渠道得到救济,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司法救济为主渠道的私权救济格局,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物权法》是一部以规范财产关系为内容的民事基本法律,对物的各种形式和各种权益作出了完备的法律规范,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包括明确国家、集体、私人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以及对物权的保护。这部法律全面准确体现了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它的颁布实施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利于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有利于减少因物的归属不明而引起的纠纷。要把《物权法》的宣传教育纳入“五五”规划,促进《物权法》的实施。(五)要更加注重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节约能源资源、合法高效开发利用能源资源、促进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全社会环保、节能意识的提高。对有关部门、有关公务人员,要重点宣传严格环境能源执法、加强环境监测和能耗考核,促进依法履行职责;对企业家,要重点宣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能源的责任和义务,宣传非法排污是违法犯罪行为,促进他们提高治理污染、节约资源能源、发展循环生产的自觉性;对企业职工和人民群众,要重点宣传节约资源能源是公民义务的理念,提高他们的节约意识和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意识。伴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保障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新法律、法规还会不断出台,法制宣传教育要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调整和充实新内容,创造新方法,探索新途径,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三、立足“五五”法制宣传教育的新起点,不断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2006年至2010年)确定的实现“三个增强、三个提高”的工作目标,要求司法行政职能部门必须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如何转变观念,澄清认识,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职能作用,立足“五五”法制宣传教育的新的起点上,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的法制建设赋予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新的历史使命。——弘扬法治文化。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来思考法制宣传教育的新内涵、新观念。作为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法治文化也应顺应历史发展,反映时代精神,代表依法治国未来的前进方向。法制所包括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护法等方面的制度,也影响了中国先进文化的走向,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精神动力。弘扬法治文化,就要用先进的法制观念教育公民,发挥法制文化的渗透功能,使全体公民崇尚法治精神,增强守法、护法意识,转变人治观念,树立现代法治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营造学法用法和依法办事的法治氛围,实现“三个增强、三个提高”的目标。——抓住普法对象。必须针对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农民等重点普法对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工作运行机制。如采取“并轨制”的方法:联合组织、人事、党校等部门统一组织领导干部、公务员培训,可由教育、公安、工商等部门具体组织实施青少年、外来人口、经营管理等对象的教育;或采取“综合制”的方法,组织面上教育;或采取“区域制”的方法,组织特殊群体学法。另一方面,要推广多渠道、多层次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的制度化、规范化。——构建新格局。要发挥社区、社团、社会各阶层力量,挖掘各种资源,群策群力,形成以中心城区为重心、乡镇街道为支架,社区、村委会和小企业为点的条块结合的宣传阵地。加强普法讲师团、法制宣传员、普法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协助网络、法律服务网络、普法教育网络,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基地、法治示范村(社区)的作用,展现法制宣传的工作新格局。——建立新机制。一是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教育组织领导制度、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分工责任制、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责任制,促使各项工作的落实。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制,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各单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和领导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以改变法制宣传教育靠某位领导或个人的责任心、事业心为主要推动力的做法。二是管理机制。主管部门对所属系统,市对县可采取年度百分考核、量化评定的方法推进工作。三是保障机制。在队伍建设上,要加强业务培训,建立宣传业务资格准入机制、培训制度,以保持队伍稳定。在经费上,市一级如能达人均0.10元,县级达0.30元以上的标准方能保障工作的有序运转。因此,主管部门要争取党委、人大、政府的支持。四是监督机制。建立人大、政协的视察和检查制度、执法情况通报制度,以及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舆论监督作用。——探索新方法。新形势下,无论是从我国法制建设的现状分析,还是从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长远目标思考,都要求在法制宣传教育部门对法制宣传教育的组织实施、宣传形式、法律普及、理论创新等进行不断探索与提高。 第一,要加强普法依法治理理论的学习。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中,对如何拓展工作思考得多,而对法制宣传理论的研究、宣传业务骨干的培养、队伍建设等思考得少,出现“三少、三多、三不适应”观象,即理论研究少、动笔少、指导工作少;被动应付多、搞形式多、行政性布置多,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与法制现代化进程要求不相适应,与新时期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相适应。当前,应加强宣传队伍的建设与专业业务培训,广大法制宣传工作人员也要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第二,要改进法制宣传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不仅要运用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法制文艺、开辟法制宣传教育专栏、设立法律咨询点、调解各种民事纠纷、抓住典型案例以案说法、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组织多种形式的法律宣传活动,还要通过该种实践活动,达到感召和激发的力量。这就要靠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思索、勤勉和努力,适应时代要求,在实践中开拓与创新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